附近3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,楼凤阁官方网站入口,51品茶凤楼阁全国入口在哪

一城文明风 处处幸福景——若羌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

时间:2023-07-07来源:石榴云/新疆日报
  若羌县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,久久为功,内悟外化。历经风霜雪雨,初心不改,若羌县创出一个幸福之城、生态之城、产业之城、文化之城!

  红枣兴城——枣城交相辉映,共绘和谐盛景 

  6月15日,若羌河上龙舟竞发,浪花飞溅。

  “加油,挥桨有力还要整齐!”

  岸上,加油声、呐喊声和着鼓声,一片欢腾!

  这是若羌县为举办第一届端午龙舟赛,正在训练的一个场景。若羌镇党委副书记王化江在现场指挥着紧张有序的训练。

  曾经,这个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城市,连喝的水都难以保障,怎能想到今天也能在一川碧水中划龙舟?

  奇迹,缘于该县一年接续一年创建文明城市的历程。

  若羌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办公室副主任王永红、县农业农村局红枣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吾麦尔·尼亚孜、县水利局水旱灾害防治办主任刘屹分别从不同角度“揭秘”,该县从种红枣开始,就咬定打造若羌红枣品牌、创文明城市这两大目标。

  20多年前,该县在战风沙中,首创“井”字造城法种红枣。先整理出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田块,外围开沟渠引水,种胡杨、青杨等生态防风林,里面再种植红枣树。一片片“井”字形红枣林种了下来,连起来就是偌大的绿色之城,人与红枣林共成长。 

  20多年过去了,全县红枣种植面积达23.38万亩,绿进沙退,种成了一片绿洲,气候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,风沙天气从每年200多天减少到现在的不到100天;沙尘暴也变成了浮尘天气。

  城在枣树林中,枣树在城中,一幅枣城交相辉映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。

  若羌河、米兰河、瓦石峡河、塔什萨依河得到有效治理,四河碧水汇入台特玛湖,与交汇于此的车尔臣河、塔里木河“握手”。

  放大版的台特玛湖将是碧波万顷的罗布泊。

  若羌人相信,这幅画卷也会变成现实。

  蓝图兴城——二十年绘就蓝图的变与不变 

  6月16日,若羌县出现高温天气。

  一台全自动多功能洒水车闻热而动,为城市降温。洒水车驶过之处,热浪压了下去,空气里游荡着丝丝凉意。

  这种常见的场景,曾经却是梦想。

  该县有句民谚流传了很长时间:一条马路三盏灯,一个喇叭全县听,一个馕饼滚出城……若羌人立志要改变这个现状。山水林田湖草沙一起规划!

  若羌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刘智育、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马铸,用思路、规划和事实说话,讲述了该县20多年接续创建文明城市中,规划的变与不变。

  规划指导行动,奋斗成就梦想。

  规划在付诸实施中,实现了城乡五个一体化,这就是城乡道路、电网、供排水、采暖和垃圾清运一体化。

  该县还创造性地引入资本运作,赋予更高水平的环境卫生治理现代化,以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,授予启迪城服若羌玉洁环卫工程有限公司特许经营,发挥企业在资金、建设、营运、管理等方面优势,率先在全疆实现了城乡环境清扫、保洁、垃圾清运一体化。

  如今,该县对标自治区“八大产业集群”,铁路、公路、机场交会的重要节点城市的定位,接续规划,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
  产业兴城——富民强县产业一年接着一年干 

  产业兴城,产城互利。

  6月14日,新疆能源无孔纳米微晶板材项目建设工地,钢结构的厂房拔地而起。该项目负责人张海波介绍,项目分二期建设,建成后可年产纳米微晶环保板材300万平方米,沿着“一带一路”销售,经济效益可观、更可期。

  这是若羌县发展新能源、新材料产业的一个缩影。

  若羌新城管委会综合办主任屈兴茂,新疆果业若羌果叔农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果叔农业)总经理、新疆丝路羌鸿果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丝路羌鸿)董事长杨涛,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国投罗钾)党群中心干事袁振江,分别讲述了转化红枣资源、新能源资源、新材料资源的三条优势、优质产业链中,产业兴城的故事。

  三条产业兴城之链还在续写新辉煌。以产兴城,以城涵养产业。

  产业的命门在资源、市场和销售渠道上。

  2022年初,果叔农业以优质红枣资源,与江苏一家有枣泥市场和销售渠道的企业合作,成立了丝路羌鸿,引入了一条年产2000吨枣泥的生产线,提高红枣优质资源转化的附加值。

  该县新城,正在聚集转化新能源、新材料优势资源的产业集群,目前已入驻14家企业。其中,规上企业2家,新建项目投资上亿的5家。

  产业兴旺,引来了人流、物流和资金流。

  若羌县建设并完善从吃住医学养到休闲、文创的基础设施,为涵养产业提供了保障。而远在数百公里外的国投罗钾,钾盐产量、品质在提升,新产品开发与生活保障能力也一起提高,生活功能日益完善,成为罗布泊中的一颗明珠。

  产城互兴,若羌县一年接着一年干,也一年比一年兴旺。

  素质兴城——德法互映报以华丽转身 

  “爸,今晚想吃点啥?”

  该县铁干里克镇果勒吾斯塘村村民王招弟,也是第七届自治州道德模范。6月15日傍晚,忙完了一天农活的她,还坚持给公公和小叔子做每天不重样的饭。

  十几年前,她的丈夫不幸去世。她一人担起赡养公婆、照顾残疾小叔子、抚养一双儿女的任务,也感动了一座城。

  这是若羌县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,提高全民素质的典型。

  提高全民文明素质,若羌有“秘诀”。

  这个“秘诀”就是,将依法治国、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贯彻到提高全民素质全过程,融入村规民约、家风家训中;落实到文明新风进万家、六大习惯要养成中;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、宣讲小分队、道德大讲堂,身边的人讲身边的模范教育身边的人;纳入到积分管理中。

  全民素质提升,可见、可感、可触摸。

  健康饮食、文明着装、讲究卫生、明礼诚信、遵规守法、崇尚科学……分门别类,从细节上落实,用细节来检验,如花在春、如糖在水,效果有形有感有效。

  还是在铁干里克镇果勒吾斯塘村。玉素甫·阿西木夫妇互敬互爱,用心赡养双亲,为一双儿女作表率,是该镇的文明家庭示范户、美丽庭院典型、妇女微家…… 

  细节决定成败。

  现在,他们的儿子考入大连理工大学,女儿就读于新疆医科大学。夫妇俩用文明家庭、文明新风护佑下一代迈出了成功人生的第一步。

  这样的典型、这样的故事,在若羌县还有很多。

  文旅兴城——文旅互彰擦亮崭新若羌新名片 

  以文兴旅,以旅彰文。

  最近,一个故事在若羌、在互联网上火了。故事中的男主角叫陈佳,来自广东梅州,驾房车周游全国,靠直播和到酒吧、夜市唱歌为生;女主角叫郑思源,老家在湖南湘西,与朋友在喀什市开了一间咖啡屋,常驾重型摩托车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。

  今年,夏花灿烂的季节,他们在若羌相遇,一见钟情。他俩的故事火了,也带火了若羌。

  这是若羌县融情、细心、周到服务游客的结果,游客想到的,若羌县想到了,游客没有想到的也想到了。可以免费停车、用水、如厕,志愿提供生活服务……游客因感动又成为推介若羌的志愿者,陈佳、郑思源就是其中的出镜者?! ?/font>

  文化下乡、百日文化广场,以及夜市的烟火气,都成为若羌县推介文旅、农旅和商旅形象的平台。

  众多直播带货、网红主播也在推介若羌特色,为若羌县代言。

  吾塔木乡的网红主播麦合丽娅·阿尤甫,在直播中推销当地的原枣、冻干枣、枣花蜜、红枣酱,赢得了十几万粉丝,其中不少人成了到若羌县来看一看的游客。

  若羌县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,展开的画卷会更加生动。(通讯员 邹焰忠)

责任编辑:王 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