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,塔城地区托里县大力实施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,从项目建设、活动组织、拓展延伸等方面用心用情用力,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成阳光工程、惠民工程、示范工程,更好地服务农牧区未成年人。
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
构建“政府统筹、学校主导、家庭尽责、社会支持”的“1+3”协调联动机制,积极统筹力量、系统谋划,累计投入资金236万元,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8所,完成乡镇全覆盖,2万余名农牧区学生受益于此。
配强专兼职教师队伍,发挥学校音体美教师专业优势,选拔30名有特长、有爱心的教师担任少年宫辅导员,常态化组织开展活动,引导学生健康成长、全面发展。
截至目前,招募特色文体志愿者队伍,邀请托里县花毡制作、芨芨草编织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少年宫授课256期,让孩子们感受非遗魅力,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托里县乌雪特乡中心学校开展指尖上的哈萨克族花毡制作活动。
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活动。加强学生在诚实守信、助人为乐等方面的培育。按照“一校一品牌,校校有特色”的建设目标打造舞蹈、书法、武术等功能室。结合生产生活、自然生态打造班级小菜地、科普之家等场地,为青少年打造学习知识和实践养成的平台。
用实乡村学校少年宫
2024年,发挥“学校+家庭+社会”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,广泛开展“我的中国梦”“学雷锋”“新时代好少年”评选等活动580余场次。引导青少年参与学校、社区志愿服务活动,让孩子们在服务他人、奉献社会中不断强化责任意识、浸润美好心灵。
孩子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参加摔跤特色社团。
各学校在教育过程中,始终把推广普通话放在首位。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广泛开展亲子“悦”读分享会等活动,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,不断带动学生与家长共学共用,提升普通话沟通能力。深入推进“健康知识+基本运动技能+专项运动技能”的培育模式,助力青少年体育强国梦。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足球、拳击、摔跤等体育特色社团,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团项目训练和体育指导,实现以体育智、以体育心。成功创建2所“自治区摔跤特色学?!?,多拉特乡牧业定居学校的米娜尔·叶尔木拉提(13岁)荣获自治区第十四届运动会国际式摔跤比赛女子丙组54公斤比赛季军,庙尔沟寄宿制学校的焦恩格尔·胡依山成为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。
用活乡村学校少年宫
青少年代表参加“金色托里”首届冬不拉弹奏大赛。
在少年宫开设无人机、创意编程、3D打印、四驱车拼装等创客社团,融合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艺术等技能教育,为农牧区青少年提供益智增技的公益性活动场所,营造良好的科技教育人文环境和氛围。采取“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”的方式,不断推进书法、戏曲、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,涌现出一批才艺双全的青少年走出校园参与社会文化活动,300余名优秀青少年代表参加“金色托里”首届冬不拉弹奏大赛等各类大型文化演出活动。
今后,托里县将持续推进青少年“筑基”工程各项举措落地见效,不断完善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和管理,为培养爱国爱疆、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